近代马来佛教的特点

2024-04-05 08:50

近代马来西亚佛教由于来自于亚洲各地的不同族群,受各母亲国的文化影响,故带有不同的地方文化特征,其表现如下:

一、从民俗走向正信。早期移民马来西亚的各国人士都是来自于下层的劳工,又初到外乡,在感情与记忆上仍然带有强烈的乡土情结,坚守传统的民俗信仰。经过多年弘扬正信佛教的努力及与外界的交流,信仰的形态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走上正信。

二、从个体走向团体。早期来马来西亚的移民都是背井离乡来打拼事业,因此个体的特征非常明显。经过长期的坚持和同乡的联谊,渐渐融入当地的群体。佛教徒也通过共同信仰彼此凝聚,促成佛教团体纷纷成立。

三、从多源走向多元。马来西亚的移民是多源的,来自各国各地的移民,接触到不同的佛教传承与文化,因此大马佛教徒在信仰上也呈现了多元的趋势。

四、从宗教走向文教。早期的佛教移民坚守信仰,佛教场所主要是扮演安抚人心的宗教角色,随着宗教的逐步普及和渗入族群文化,佛教团体的角色因此也趋向文化与教育角色。

五、从丛林走向社群。早期移民的个体性原因,所建立的宗教丛林只在小圈内进行崇拜祭祀活动,随着交往圈扩大,眼界的打开,个性化走向社群化,越来越多的族群进入,社群服务替代了丛林祟拜。

六、从老年走向青年。早期移民随着岁数的增长,逐渐进入老年化的时代,又经过人口繁衍,后代本地化的特征增加,在后代的信仰体上既有继承父辈们的传统,同时又接受了新时代的正信佛教教育,超越了过去,青年化代替了老年化。

七、从本土走向国际。当移民佛教进入在地化以后,必然要向外扩展,与其它族群宗教相接,迈出向外发展的步子,信仰圈的外延也在拓展,最后走向国际化。

从十六世纪中叶到21世纪初,经过了近四百年的时间,马来西亚的佛教在僧俗两界的努力下,已经完全适应了在地化,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特殊品格。现代马来西亚佛教不仅具备了北传佛教、南传佛教两大分支,还囊括了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上座部佛教三大语系佛教,并且形成了寺院众多,僧俗二众齐备,使用中英文宣教的特殊形态,而且在马来西亚佛教的身上始终充满着本土的佛教与外来的佛教发生互相交融的情况,佛教因契与城乡社区紧密相连,又与其它宗教发生互动与对话,具有融合佛教的特点。

综上所述,近代大马佛教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多元、融合本土化特点。通过团体的组织化,佛教徒以团体为平台,积极通过文化、教育、福利等领域参与社会建设,体现大马佛教的本土化体系。在多元群体的互动中,通过尊重、谅解和融合,并掌握了语言的优势,开拓了多元和谐的国际性佛教格局。在多元民族,文化及宗教的社会中,相信大马佛教多元和谐格局对当代佛教发展及未来南海佛教生态模式可以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评论问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