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六悟

一悟心甘情愿吃亏的人,终究吃不了亏,能吃亏的人,人缘必然好,人缘好的人机会自然多,人的一生能抓住一两次关键机会,足矣!二悟爱占便宜的人,终究占不了便宜,捡到一棵草,失去一片森林,你看那些一到买单就上厕所或钱包半天掏不出来的聪明人,基本上都没啥特别成就..

人生八后悔

逢师不学去后悔:善知识难遇难求,良师给予我们的影响非常深远,一句真实话,就足够终生受用,象善财童子不辞艰苦去五十三参,赵州禅师活到八十岁还行脚参访,都是因为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如果遇到了人天师范,却不知道好好亲近学习,等到机缘流失,徒然悔憾不已。遇贤..

如何对治自己的心量小易瞋怒?

大安法师问:众生习性难改,我下决心要改,在生活中如何具体有针对性地对治自己的心量小、易瞋怒,如何让自己性格更好一些?答:首先你能够了解自己有烦恼习气,也下决心要改变,这是一个善心。但要付诸行动不容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说要改,境界现前,依然如故..

与烦恼相处

◎ 印一如何与烦恼相处?是我们普通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当前时代信息大爆炸,我们如何来处理这些海量知识?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如何来面对这些物质沸腾后面的心灵恐慌?价值多元化后,如何做出正确的取舍?世界交流圈大整合,如何定位和计划自己的前进轨迹?如此种种..

人生的至静是一种智慧

◎ 弘 恩静,是一种至味。至味才隽永、绵长。就跟我们吃素一样,别人看你们吃素有什么好吃的,就是一些菜叶子,但是我们吃得津津有味,每一样菜都感觉吃得很开心。不静,就是五味杂陈,就像世间人,总是喜欢乱吃--口味整天换,明天弄这个口味,后天弄那个口味。今天这种..

人从何处来?到何处去?

文:如瑞法师问:师父,您好!我想请问您一下:人从何处来?到何处去?人来到世界上的意义是什么?谢谢!如瑞法师答:这个问题不单单是今天的问题。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时候,他的弟子就问了他这个问题。孔子怎么回答的?不知生,焉知死也!意思是说,我都不知道你生从..

放下仇恨,才能出离地狱

记得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说过:当我走出监狱那一刻,我心里就明白,如果不能放下心中的仇恨,我将永远活在地狱之中。作为一个从前的革命斗士,一个因反抗压迫和争取自由而长期坐牢的勇者,经过长期反思,竟说出这样悖离自己从前行为的话,不能不让人感到诧异和困惑。人们不..

心地善良必须以实际利益他人来展现

有些人稍微出现一点相、得到一点觉受,就生起欢喜心或傲慢心,按照修行窍诀的观点,这就是一种魔障。但没有闻思过的人往往不知道,反而拼命去执著,最终离解脱越来越远。--弟子规另解众生的数目如虚空般无边无际。然而我们总是认为,我们只和少数众生有所关系。无论居住..

你我说

◎ 刘一明世人每见一物 ,与人争论你的我的,是不过以此皮囊幻身相隔分彼我耳。抑思到的腊月三十日 ,三寸气断、两眼无光时,直亭亭的,到底我在何处?谛思静想,此幻身亦属于你,原不是我,何得以彼此皮囊隔碍为你我乎?太上云:吾之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

生命的品格

一个人能否远离损友、交到益友,关键在于自己。倘若别人指出你的过失,你非但不生气,还愿意认真改正,就能交到益友。反之,假如你冥顽不灵、顽固不化,不肯虚心接受,甚至还暴跳如雷,益友就会慢慢疏远你,终有一天离你而去。生命是有限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无法将..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