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然上人

2024-03-13 08:43

◎ 水谷幸正

法然上人(1133-1212)是独生子,幼名势至丸。崇德帝长承二年(1133)四月七日(西历5月20日),生于美作国久米南条稻冈庄,其父漆间时国为押领使(维持地方治安的豪族),其母名秦氏。在双亲呵护下健康成长。保延七年(1141),其父时国受到预所(代表领主管理庄园的人)源内武者定明的夜袭而悲惨死去,当时势至丸9岁。

(一)父亲的遗言

法然的父亲时国临终时,对围在枕边的家人说:我的伤口痛,别人的伤口难道不痛吗?我惜命,别人难道不惜命吗?这种自他一体的认识告诫不可替他复仇。这个遗言与视复仇为当然的武士风习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宗旨,令人瞩目。

(二)参学比睿山

天养二年(1145),势至丸13岁时,告别母亲,来到遥远的比睿山的学府。先受学于西塔北谷的持宝房源光,久安三年(1147)在戒坛院受戒出家,从功德院肥后阿闍梨皇圆学天台三大部(《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各十卷)。

上人一向认为,学佛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脱生死,自己未度,不能度人,为欲果遂出离之志,便于久安六年(1150)18岁时辞别皇圆,迁至西塔黑谷,从师于慈眼房睿空。睿空有感于他年青壮志,赞曰年少而立志出离,真乃法然道理之圣,赠予法然房之号,取源光和睿空各一字,授法名源空。在圆顿戒正统传人师父睿空的严格指导下通读大藏,如说修行,精进求道。

(三)净土宗开宗

倾倒于善导大师,打破传统的厚重壁垒,这种倾倒在不断地排除抵抗的同时渐渐地确立起来。与睿空之间就观佛与念佛孰优孰劣的问题所展开的论争,便是一个象征。对于上人来说,与其说是热衷排除这些抵抗,倒不如说是在拚命消除自己对称名往生所残留的疑虑。就是说,上人欲亲见他人因称名而得往生的确凿证据的心情,充满了欲亲见善导大师向他问答决疑的心情。

有一次,上人参访了住在西山连峰吉峰的往生院的高声念佛行者游莲房圆照,亲眼见到他的灵异,见到了他因念佛而得往生,因而确立对称名往生的信念。上人曾感叹道:与净土法门和游莲房相遇,是此生最值得纪念的事。

(四)在善导大师指引下与散善义相遇

同时上人发现,欲与国别不同、时隔六百年的善导大师相遇,唯一办法就是把他遗留下来的著作熟读而决疑,别无他法。

上人四处寻访经藏,搜求善导大师的著作。他是广泛披览诸宗章疏,睿山所无,访之他山,必遂一见,黑谷宝藏中所缺之圣教,写而补之,费尽辛苦,把在比睿山所找不到的《观经疏》散善义从宇治的宝库中查找了出来。然后,不止一次,而是二次、三次反覆阅读,确信:虽然是散乱之心,但只要能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则乘佛本愿,必得往生。时为承安五年(1175)春,上人43岁。

由于上人内心确立了对称名往生的信心,遂使迄今为止的疑云一晴万里,一个崭新的心灵世界展现眼前。这一宗教上的回心便称为净土开宗。净土开宗并不是为了与既成的其他教团相对抗而有组织有计划地成立新教团。上人心里所想的,可以用唯依善导和尚之意创立净土宗。和尚乃是弥陀化身,当依其所立之义。这段话一语道尽。

(五)选择集的撰述

建久八年(1197)65岁的上人得了一场病。当时九条兼实非常担心,待上人病情恢复后便恳请说:近年来蒙上人传授净土法门,但心中尚有不明之处。故请上人现在就将净土的要义记述下来。上人闻听有理,便动员门徒感西、证空、遵西帮忙,开始执笔撰述。第二年春(建久九年)一部十六章的《选择本愿念佛集》脱稿了(稿本现藏京都庐山寺)。

据一部记录上人宗教体验的非公开书籍《三昧发得记》(建久九年一月一日至元久三年正月的记录)说,上人在撰写《选择集》的(建久九年一月一日开始)37天中,每日念佛七万遍,在称名念佛中亲眼看到了净土的圣相。上人的这种见佛是三昧中的事,是称名念佛者不求自得的境界,不是因求见佛而得见的。

总之,上人在撰写《选择集》的过程中始终住于三昧之中,说明了此书是源于上人的很深的修证。念佛行,感水月,得升降,这句《选择集》卷尾的话语证实了这一消息。

上人撰写《选择集》后,又在当年四月写完《没后遗诫文》,五月完成《梦感圣相记》。前者是所谓遗言,上人竭力将其写完,缘于他自感年事已高,前年那一场大病使得他对自己的健康没有自信。后者记录上人在梦中见到了半身金色的圣者善导大师,是与上人43岁开创净土宗有直接关系的。上人靠记忆讲述二十几年前的体验,因为痛感有必要为《选择集》第十六章中出现的偏依善导一师做一个佐证吧。《选择集》说得清楚:思之,夫欲速离生死,有二种胜法。二种中可暂弃圣道门,选择入净土门。欲入净土门,则应于正杂二行中暂弃杂行而选择归于正行。欲行正行,则应于正助二业中,将助业放置一边,而选择专修正定之业。正定之业即称念佛名。称名念佛必得往生,因为是顺佛本愿故。

正如上人所述,诸师著文必有一本意,故予亦选择一义而作《选择集》。本书以选择取舍贯穿始终,从佛教的了脱生死的众多实践法门中特别选出称名一法,乃是发愿拯救群萌的阿弥陀佛的本愿所使然。关于阿弥陀佛的这一本愿,书中讲述了八种选择之义。

《选择集》开示出了阿弥陀佛的选择之意,同时,又如此真挚地去追求这唯一的一条了生脱死的道路,这样的书是罕见的。 但是,在选择即面临取舍时是孕含着危险的。

上人说:切愿您一经览读之后,务必将此书深藏于壁底,勿忘失于窗前,恐令破此法者堕于恶道。从这结束语中不难看出这种危险。因为选择弃舍没有提倡阿弥陀佛本愿之心的天台、真言诸宗教法和诸宗所提倡的了脱生死的修行实践,是《选择集》的主旨。《选择集》是应兼实的要求而撰述,但其内容非以兼实一人为对象。该书是一部表明念佛法门自立的净土开宗的宣言书,是专修念佛者的圣典。

摘自《法音》2000年第6期

评论问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