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因果定律


04月 24日

意业为最重 ──优婆离外道居士的归依

有一次,佛陀游化到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城,住在波婆离地方的芒果园内。那时,耆那派的尼揵子,正好也率领他的门徒们住在那烂陀城。尼揵子的大弟子中,有一位长人,因为长得很高,大家都叫他「长苦行」。一天,这位长苦行外道,在那烂陀城乞食完毕后,转来拜访佛陀。佛陀问起他有关尼揵子对业的分类,长苦..

04月 15日

慈城罗珠堪布:关于回向,学佛人普遍存在一个误解

慈城罗珠堪布:关于回向,学佛人普遍存在一个误解有关回向的比喻,是一个人舍不得将食物独自享用,而将它与众人分享。那么,在回向之后,自己的善业是否也随之而减少了呢?就如某人以十元钱来用于十人共分,此人只能得一元钱一样。但是,善根却不是这样的,越是回向给众生,善根就越增长;越是舍不得回向..

04月 14日

愿阿弥陀佛保佑天下父母都健康

愿阿弥陀佛保佑天下父母都健康报父恩:请阿弥陀佛保护我父亲身体健康上午念了一部《金刚经》、一部《佛说阿弥陀佛经》、一部《无量寿经》,都是代我父亲念的,回向给我父亲的冤亲债主。下午回家,我看着父亲从荆州一医带回来的检查结果,胃部有很多隆起小泡,肝部轻微一点,有小囊肿,我悬着的心又更往..

04月 11日

慈诚罗珠堪布:梦是怎样产生的?如何利用梦来修行?

慈诚罗珠堪布:梦是怎样产生的?如何利用梦来修行?《空间》片中描述的是人们生活在层层梦境中,每次死亡时就会从一个空间进入到另一个空间,人们甚至难以区分自己到底是在梦中还是在现实中。影片所表达的部分内容与佛教中人生如梦如幻的观点比较相似。那么,究竟是谁在编织梦境?谁在创造现实?梦又会带..

04月 05日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 四十八轻戒 第十六‧为利倒说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十六为利倒说戒第十六 为利倒说戒若佛子。应好心先学大乘威仪经律。广开解义味。见后新学菩萨。有从百里千里来求大乘经律。应如法为说一切苦行。若烧身烧臂烧指。若不烧身臂指供养诸佛。非出家菩萨。乃至饿虎狼狮子。一切饿鬼。悉应舍身肉..

04月 01日

慧能大师的禅宗思想与其贡献

灵山会上,世尊拈花,迦叶尊者破颜微笑,得如来心印。达摩祖师一苇渡江,传西天密旨。递至六祖,如来禅逐渐演变为祖师禅,禅宗真正中国化、平民化,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谈到文化就不能绕开禅宗,谈到禅宗就不能不讲六祖慧能大师。六祖是一介平民,目不识丁的樵夫,却开创了“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

03月 31日

慧祥法师:《金刚经》讲解第四十一讲

慧祥法师:《金刚经》讲解第四十一讲 主讲:释慧祥日期:2006年08月06日讲次:第四十一讲请大家合掌。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并称念:“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并发愿:佛弟子(您们的名字)愿以今天听经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令一切众生:未种善根者,得..

03月 20日

我们应当向佛菩萨学习什么精神

我们应当向佛菩萨学习什么精神文:空然到寺院之后,我们拜佛、拜菩萨。我们应当向佛菩萨学习什么精神呢? 弥勒菩萨一、学习弥勒菩萨欢喜和包容的精神一般汉地寺院的第一重殿,即为天王殿,天王殿里正中供奉的就是弥勒菩萨。据佛经记载,这位菩萨与释迦牟尼佛是同时代人。后来随释迦牟尼佛出家,成为佛弟..

03月 19日

我们为什么要放生呢?

我们为什么要放生呢?1、众生具有佛性,皆当作佛,应当尊重生命而放生:一切生命的一念心性直下和三世诸佛无二无别,然而被宿世的恶业力障蔽,悲惨地沦为心智低下的异类,除了寻求食物、躲避死亡之外,其它都一无所知,这就象是一面宝镜长时间被灰尘蒙蔽,不但放不出丝毫光明,就连镜子的本体也无法显..

03月 19日

我们为什么信佛?佛能给我们什么?

我们为什么信佛?佛能给我们什么?为什么要学佛?大多的信众,寻找一种符合道德的精神依托,所以人们对佛教关联最密切的,佛菩萨讲的是,慈,善,悲{同情弱者}。所以说起佛教徒,世人通常的评价就是安分守己的好人,值得信赖的人,有没有个人的要求目的呢?我想肯定也是有的,许多人是图来世有个好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