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药食不分安康厨房 > 正文

药食不分·白露斋素


白露

阴气渐重,凝为白露。

凉风始至,秋意始浓。

薄衣御寒,以适其候。

因人而异,动形养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时节至此,方始转凉,阴气渐重,凝为白露,白露亦即气候之象示。
      白露三候:前五日,敏感于天地阴阳二气之变动,喜温之鸿雁乃南徙以避寒;后五日,为适应气候环境之变化,燕子亦飞回南方越冬;再五日,随着肃杀之气愈深,百鸟皆储食以备冬,如藏珍馔。

主食


益心粥
      龙眼肉10克、莲子15克、花生仁(带红皮)10克,提前浸泡2小时;锅中烧水至沸腾,先煮莲子、花生、龙眼肉半小时,再加入糯米,继续熬煮1小时即可。
      此粥食养血安神而益心气,健脾润肺而调胃气,为秋季养生之佳品。


苏油面饼
       取两份等量面粉,分别用生姜汁与开水和面,然后再将两个面团合并和匀,饧面20分钟,随后用苏子油做油酥,制作成酥油面饼。
       苏油温润,有止咳、平喘、降压、通便之益。白露秋燥,宜食之。

副食


玉延梅渍
      山药洗净、去皮、切段,蒸熟后捣成山药泥,用器具制作成形,淋上树莓酱,即可食用。
      此斋食软糯酸甜,食之可健脾胃,益肾气,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

红苕纤丝
        红薯洗净去皮,切细丝,冷水浸泡除去淀粉,沥干备用;起锅热油,下花椒、干辣椒段炸香,然后放入红薯丝、食盐,快速翻炒出锅即可。
        红薯甘平,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通便。

骈臻福集
        卤水豆腐切中型方块,过油炸至表面金黄,再沿竖面上方约半公分厚横切九分深,随后将其揭开,将豆腐中心掏空,做成类似盒子模样;另用绣球菌、百合、西芹炒制做馅,装入豆腐盒子,并用淀粉液封口,复煎一次,即可摆盘,最后可做一份鲜咸料汁浇在其上。
       此斋食以豆腐为载体,纳以菌蔬,浑然一体,口感繁复,骈臻而至。

昆布莱菔盅
         黄豆提前浸泡8小时,鲜海带、白萝卜切成滚刀块备用;砂锅烧水至沸,然后放入海带、黄豆及适量食盐、植物油、姜末,先煮半小时,再放入白萝卜块炖半小时,即可出锅。
       此斋食有宽中下气,软坚消肿之益。旬月可食三五次,以为养生之用。

油爆苦果
       苦子果洗净,沥干;起锅热油,先炸苦子果至干扁,然后捞出加盐、酱油调味即可。
        苦子果性凉味苦,有清热解毒、消炎利咽之益。

茶饮

乌桑饮
        制何首乌5克、枸杞子5克、桑葚5克、九蒸九晒黄精5克、净山楂3克、决明子5克,水煎三十分钟,滤汁饮用。
       此茶饮有补肝益肾,养血明目之益。

汤品


十白汤
        选料:白芍、白芨、白术、白木耳、白莲子、白茅根、白山药、百合、白茯苓、白晒参。
        白木耳、白莲子提前泡发;白芍、白及、白术、白茅根、白山药、白茯苓、白晒参提前浸泡30分钟,水煎1小时,滤取汤汁,倒入砂锅重新烧开,再加百合、白木耳、白莲子炖煮30分钟;另起一锅,做清汤面疙瘩,最后合入前汤,以少许食盐调味。
        十白汤为白露节气地方习俗饮食,其中又以浙江温州地区为代表,曰:食白。十白汤做法选料不一,或以食材,或以当地采摘之草药为用,辅以别物,煨煮炖汤;而十种药食名中皆带‘白’字,以应节气之意。白露时节食此,有消暑热、祛风湿、润秋燥之助益。

甜品


文旦秋鸣
         选料:柑橘,白柚。

侍花清供

白露·辛夷
       白露时节早晚阵阵凉爽,天光初现,微风拂面。 质朴敦厚的陶瓷罐里,插着我从山中带回的辛夷枝,在我的世界里,即便它不是一朵曼妙芳香的花,我仍能欣赏着它独特之美,每日在山林中寻找着侍花作品,是我在通过这样的方式感知大自然对于我的启发与指引。寻着它向上的枝桠,仿佛看见白鹭展翅,一飞冲天。内心一阵喜悦,拿起相机,记录着美好。 

结语
        白露是典型的秋天节气,此时炎夏已逝,暑气渐消,天高气爽,云淡风轻。
        此间时节,早温、昼热、晚凉、夜寒,一日而四时之气备,然则气候寒热多变,须多加注意;夜晚若感有寒意,可稍添薄衣以适其候。
        饮食上则仍应以养肺润燥为主,以甘平温润之物为佳。此外,也应早卧早起,因人而异适量运动,以缓秋刑,顺应秋季养生之道。


月光秋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